一、挖掘历史文脉,打造亮点片区
(一)抓好顶层设计。创新“五优先”“四个一”工作机制,在全市率先编制《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》。建好全区老旧小区项目库。明确具体实施内容,形成《改造事项清单》和问卷。
(二)坚持连片改造。对大体量、密度高老旧小区,坚持连片改造。明确老旧小区改造重点集中在“两线两片”,实施动态管理、有序推进。坚持“一小区一方案”,改造工程融入“知音”“环球国际 造”等特色文化元素。
(三)打造精品工程。制定《环球国际(中国)官方网站 老旧小区建筑色彩管理规定》,针对各街区风格特色,明确改造设计风格,规定建筑主、副色调。注重挖掘历史文化,完善设计方案,打造系列精品工程。
二、坚持安全为先,夯实基础建设
(一)加强科学统筹。坚持规划先行、精准施策,多方筹措资金,优先匹配改造项目。统筹协调各类施工工期,争取一次改造到位,让拆违时间和改造时间尽量缩短。
(二)狠抓安全生产。克服突发疫情、极端天气影响,一手抓现场安全管控,一手抓施工进度,确保项目建设快速推进。疫情期间施工实行“一人一卡”管理制度,定人定位定事。
(三)完善基础设施。8个未纳入二次供水计划小区通过改造实现供水通畅;整治架空管线7万余米;自立南片等绝大部分老旧小区完成燃气改造;改造消防通道约1.4万平方米,补充楼道灭火器6200余组;对建成年限较长房屋进行结构安全性鉴定评级、加固改造,对所有小区屋面进行防水、隔热施工,进一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。
三、注重“软硬兼施”,提升改造水平
(一)强化智慧化改造。加快推进小区智能安防建设,进一步扩大5G网络覆盖,以安装智慧化设备为基础,实现智能“物联”。建设全区物业管理大数据中心,开发集物业处理、便民服务应用软件,为社区、红色物业企业提供一体化智慧管理方案。
(二)推进适老化改造。因地制宜为小区公共区域配备适老性公共服务设施;对小区公共活动空间、架空层进行改造升级,配建书苑、文化长廊、健康步道等适合老年人的功能分区,增加休闲桌凳、健身器材,更换铺装、改造休闲场地面积约6.5万平方米。
(三)完善便民设施。拆除违法建筑、移栽树木、重新规划停车位、改(扩)建小区花坛,为每个小区集中拓展一块公共区域,“腾笼换鸟”布建各类便民生活设施。选定合适场地为每个小区配建智能充电桩、快递柜、自动售卖机等设施。2021年新开工的23个小区,共配建机动车智能充电桩27个、非机动车充电桩62个,重新规划停车位1800余个,新增自动售卖机25台。
四、深化共建共享,推动常治长效
(一)深化党建引领。全面启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“5443行动计划”,全覆盖建强小区党组织,延伸治理末梢。建成363个小区党群服务驿站,社区工作者全部进入小区网格,探索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环球国际 实践。
(二)引导多方参与。探索完善体制机制,细化专营单位、社会资本参与改造具体措施,为引导企业长期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提供政策支持。
(三)着力长效管理。投入4600余万元,由组织、房管等部门牵头,指导安居兴业、正阳物业两家国有公益性物业公司,对全区11个街道193个老旧小区实现“红色物业”托管全覆盖,填补物业弃管老旧小区管理空白。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