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球国际

流感、手足口高发季,做好预防是关键!

关于流感

1、什么是流感

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及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最为常见。

2、感染后症状

感染后主要表现为发热、头痛、全身酸痛、鼻塞、流涕、畏寒等症状,少数病例可引起肺炎等并发症。

3、流感的治疗

流感轻症患者病程短,常呈自限性,重症患者需进行药物治疗,一般可治愈。大多数患者症状持续3-5天可以逐渐缓解,一到两周基本痊愈,可服用普通感冒药缓解症状,早期服用抗病毒药物也能帮助缩短病程。

4、如何预防流感

(1)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勤洗手、常通风,出门记得戴口罩,注意咳嗽礼仪。

(2)注意加强营养,合理膳食,适量运动,提高自身免疫力。

(3)在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,避免与患者接触,减少传染。

(4)全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,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。想安稳度过流感季,那么流感疫苗必须得早点给安排上。


关于手足口病

1、什么是手足口病

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,潜伏期多为2-10天(平均3~5天),好发于6月龄到5岁内儿童,3岁以内更为常见。

2、感染后症状

感染后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手、足、臀斑丘疹、疱疹,在舌头、牙龈和(或)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水疱,部分伴有急性发热。

3、手足口病的治疗

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,呈自限性,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和特效免疫球蛋白,在临床治疗上常采取对症支持治疗,居家隔离治疗亦尤为重要。

(1)健康监护: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,如出现持续高烧、精神萎靡不振、昏睡、或肢体颤抖抽搐等,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。

(2)居家消毒:患儿的分泌物、呕吐物及被污染的其他物品或环境要及时消毒,每周对常接触的物品消毒1-2次。

(3)做好隔离:尽量避免外出,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,隔离时间约2周(口、手、足、臀溃疡及水疱全部结痂)。

4、如何预防手足口病

患儿和隐性感染者的粪便、咽喉分泌物、唾液和疱疹液等含有大量肠道病毒,可通过接触传播、飞沫传播、进食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感染。

(1)一般预防措施: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。勤洗手,勤通风,晒衣被,吃熟食,喝热水。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。避免与患手足口病的儿童密切接触。

(2)接种灭活疫苗: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类型共计20余种,其中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所致,接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可预防。该疫苗接种对象为6月龄-5岁儿童,建议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,1岁及以上儿童尽早接种。

(3)家长积极防治:每天检查小儿口腔、手、足、臀部、膝盖等处有无红疹、水泡疹及溃疡,观察小儿有无发热、流口水、拒食、精神不振、哭闹不安、恶心、呕吐等情况。当怀疑有手足口症状时,及时到专科门诊就诊、咨询。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

区长信箱

意见征集

问卷调查

智能问答

返回顶部

区长信箱

意见征集

问卷调查

智能问答